据摩根大通统计,今年前两个月资金曾大量涌入大宗商品,随后形势迅速逆转,截至12月中旬,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被巨额撤资1290亿美元,有望创下年度纪录之最。
(资料图片)
分析指出,在短短一年内,投资者对大宗商品从看涨到看空的情绪剧烈转变,与商品价格经常出现大幅波动有关,因担心押注错行情,大多数交易员所持的仓位规模都变得更小。
同时,为防止违约风险,大宗商品清算所纷纷将保证金等抵押品要求提升至历史高位,结合欧美央行紧缩周期中不断上升的利率,令市场参与者对冲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交易成本、以及管理保证金的成本都相应更高。相关报道指出:
“只要波动持续存在,抵押品要求可能会居高不下,从而使资本处于观望状态。波动会诱发进一步的波动,这是一个反馈循环。”
由于投资者不太愿意进入市场,令持有大宗商品套期保值对冲需求的参与者找不到足够的对手方,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即价格波动越大,撤出的资金就越多,大宗商品的风险就越高。美国银行大宗商品主管George Cultraro称,当前的仓位规模和风险偏好都较历史水平要轻。
这导致美国原油期货的活跃合约数量接近2014年来最低,欧洲主要天然气市场的未平仓合约量徘徊四年低位,芝加哥小麦期货未平仓合约数降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低,伦镍期货的流动性跌至八年最低。流动性紧缩还可能扰乱已经紧张的供应链,加剧通胀并引发企业破产和政府救助。
还有媒体发现,正是由于整体大宗商品在2022年价格大幅波动,令不少华尔街分析师的年度预测显得“愚蠢和徒劳”,其中很大原因与俄乌冲突意外于2月爆发有关。除了动力煤和现货液化天然气因此显著跃升之外,许多大宗商品在今年底的价格与2021年底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或走弱。
CMC Markets研报,一些商品资产截至12月14日的年内表现
然而在今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工业基本金属、原油等不少主流大宗商品的价格都曾飙升至峰值,高盛近期研报称,2022年5月“许多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上涨近一倍”,今年下半年则因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和需求前景不振而大幅跌价。
这种巨幅波动具体的表现如下:
俄乌冲突于2月24日爆发之后,布伦特油价在3月7日升至139.13美元的2008年以来最高,12月初因全球衰退担忧而跌至75美元的一年新低,一度抹去2022年内全部涨幅。
需求上升和供应有限令铜价在今年开局强劲,一季度伦铜飙升至每吨逾1万美元的历史新高,7月又跌至不足7000美元的近两年最低,今年累跌超14%。伦铝今年累跌15%。
美国CME木材期货3月创2021年5月以来最高,上逼1500美元,随后价格腰斩,到11月底的年内跌幅扩大至逾60%,成为今年表现最差的大宗商品期货之一,受加息和楼市降温影响。
粮食大宗商品价格曾在4月升至历史高位,随后因食用油和油籽的全球供应量超预期、联合国协议使乌克兰谷物能够在全球市场上销售,以及全球增长前景放缓等打击而大幅下跌。
CMC Markets研报,一些商品资产的年内表现
展望2023年,CMC Markets认为“大宗商品又将迎来大幅波动的一年”。不少商品在明年上半年的走势不容乐观,花旗集团大宗商品研究全球主管Ed Morse认为,主要经济体过于脆弱,将令投资者对大宗商品的热忱继续退潮:
“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对过去两年经历了复兴的大宗商品资产类别构成威胁。”
除了担心俄乌持久冲突带来不利的宏观因素,分析师还认为,随着欧美央行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对抗通胀,全球经济似乎注定在2023年疲软,但是否会陷入全面衰退仍不确定,这种疑虑重重的不确定性将为大宗商品前景制造阻碍,也令中国作为商品需求大国的地位更为重要。
不过,在全球经济与基础设施向绿色能源和电气化转型的当下,铜、锂、镍,甚至是钢铁和铁矿石的长期前景依旧看涨。高盛12月研报指出,由于供应短缺,大宗商品将在2023年再次成为表现最佳的资产类别,为投资者带来超过40%的回报:
“高价格尚未推高供应量。整体大宗商品的资本支出令人失望。这是2022年最重要的启示——即使是年初异常高的价格也无法创造足够的资本流入,因此无法产生解决长期供应短缺的问题。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支出来创造剩余供应能力,大宗商品将继续陷入长期供应短缺的状态,价格将上涨且波动更大。预计明年底布油升穿100美元,伦铜突破1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