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滚动>正文
光伏价格战开始!低价成抢标杀手锏,上市公司高管直言“谁便宜,谁胜出!”
时间 : 2023-08-16 23:27:32   来源 : 互联网

内卷加剧预示着行业价格战的开始,正如李瑞所观察到的,今年组件集采投标企业明显增多,一些三四百兆瓦规模的电站招标,都能引来二三十家企业投标,而“低价”便成为企业抢标的主要杀手锏。


(相关资料图)

作者:郑晨烨

封图:IC photo

导读

壹 ||“现在不是说存不存在价格战的问题,是价格战已经开始了,龙头想要加速行业出清,因为最近几年新玩家太多了,二线品牌也只能接招,一些有实力的新品牌,甚至打得比老玩家还狠。”

贰 ||竞争加剧、降价促销、成本改善,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波动受多方因素扰动。这些纷扰反映在市场中便是“价格战”,而反应在产业链上,便是激进的产能扩张。

叁||“快”显然是今年光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78.42GW,同比暴增154%,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

“今年光伏人不好做呀,大家都是买涨不买跌,板子明显没有去年容易卖了。”在日前的广州光伏展上,一位来自浙江的组件经销商杨小军如是向记者抱怨。

另一位从事光伏经销生意的李瑞也有同样的感受,他称,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上的价格波动让部分本欲下单的客户开始观望。

客户们出现观望心态,并不难理解:曾经价格“高烧难退”“涨声不断”的光伏四大主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在今年都经历了明显的“跳水式”价格回调。

根据知名光伏咨询机构InfoLink数据,截至2023年8月10日,多晶硅致密料的均价从2022年12月8日的288元/kg暴跌至71元/kg,同期,182mm尺寸单晶硅片均价从6.95元跌至2.95元,182mm尺寸P型单晶电池片均价更是直接跌破1元/w,从1.32元/w回调至0.75元/w,对应的182尺寸P型单玻组件从1.96元/w跌至1.26元/w,N型组件亦从彼时的2元/w时代,下跌至如今的1.3元/w左右。

四大主材价格的快速回落,让需求端生怕自己被埋在半山腰,但在终端组件经销商看来,目前市场行情已经企稳,但仍可能维持波动态势。这种观点的背后,是近年来光伏行业超预期的繁荣,导致赛道日益拥挤内卷。

内卷加剧也预示着行业价格战的开始,正如李瑞所观察到的,今年组件集采投标企业明显增多,一些三四百兆瓦规模的电站招标,都能引来二三十家企业投标,而“低价”便成为企业抢标的主要杀手锏。

“现在这个节点,(跨界企业)还往光伏红海里跳,就是等着死。”一家光伏组件上市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其对任何低价投标的企业都保持尊重,但四大主材降价就是一场行业洗牌。

“价格战已经开始了”

8月1日,粤水电(002060.SZ)公示2023-2024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标候选人,包括晶澳科技(002459.SZ)、东方日升、通威太阳能、隆基绿能在内的老牌组件厂商均顺利入围,其报价多集中于1.21元/w-1.24元/w的区间内。

而在一众龙头之中,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凭借1.18元/w的行业新低价“杀”出重围,在7位候选企业排名中甚至居于隆基之前。

8月12日,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公示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采购中标候选人。

根据招标公告,该招标项目主要包括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投资建设的八个光伏项目,共分为三个标段,其中:标段一规模为200MW,标段二为170MW,标段三为184MW。

从公示来看,规模最大的标段一的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第二候选人则为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300118.SZ),数据显示,通威的投标报价为2.482亿元,东方日升的则为2.429亿元,若该标段按照200MW规模计算,则其二者的单瓦报价分别为1.241元/w与1.2145元/w。

最低报价则再度出现在二线品牌当中,招标公告显示,标段二组件规格及要求为单晶双面双玻尺寸为182mm的产品,此规格组件当前市场均价在1.28元/w左右,而该标段第二候选人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报出1.19元/w的价格,差点刷新价格“底线”。

“组件价格的下降,首先肯定离不开硅料今年以来的快速回落,硅料便宜了,组件自然也要便宜,厂商都会主动选择让利给客户,但是低于1.2元/w的报价不是很理性,这样的组件价格,基本没有太多毛利空间,说难听些就是来捣乱的。”杨小军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只是组件价格下降的诱因,核心原因还是离不开行业竞争加剧这一最新现状。

“最近几年跑来做光伏的新企业越来越多,虽然还没到僧多粥少那一步,但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新品牌低价抢市场,龙头也想低价把后面的公司挤出去。”他说。

在8月10日发表的周价格评述中,InfoLink亦指出当前组件厂家策略有所转变,一线厂家为了争抢订单,导致组件远期价格出现持续下滑迹象,其预计组件端短期内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组件均价将僵持在1.25元/w-1.28元w之间。

光伏行业观察人士张鹏向记者分析称,当前组件端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龙头背靠产能及品牌优势,试图利用压价的方式重塑市场格局,而二线品牌为求生存,亦极限压缩自身毛利,在此背景下,其不排除组件价格未来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现在不是说存不存在价格战的问题,是价格战已经开始了,龙头想要加速行业出清,因为最近几年新玩家太多了,二线品牌也只能接招,一些有实力的新品牌,甚至打得比老玩家还狠。”张鹏说。

“我对任何低价投标的企业都保持尊重的态度,四大主材降价是一场行业洗牌,但老玩家不见得能把新玩家洗出去,新来的这帮人有钱。”谈及当下光伏行业的现状,一家组件上市企业的高管向记者表示。

杨小军认为,去年行业对于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亦是引发产业链价格波动的原因之一,“主要的组件企业在去年底设定的出货目标都比较高,上半年过完发现完成得不太好,所以只能降价促销。”

在李瑞看来,组件价格的下滑对于行业而言并不算一件坏事,“去年硅料价格高烧的时候,组件价格也高,一周一个价,当时我都劝客户早下订单,不然就又涨了,当时价格太高,甚至导致一些国央企项目只能停工,现在主材价格下降了,对于全行业都是好事,很多组件龙头这个月排产都在持续上调。”

前述上市公司高管亦认为,组件是光伏电站的主要成本来源,价格下降可以显著减少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带来更可观的回报率,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光伏市场,持续提高装机预期。

“能源(竞争)的本质就是成本,谁能控制成本,谁活下来,谁便宜,谁胜出。”该名高管直言。

激进扩张的产能

竞争加剧、降价促销、成本改善,今年以来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波动受多方因素扰动。

这些纷扰反映在市场中便是“价格战”,而反应在产业链上,便是激进的产能扩张。

2021年至2022年间,持续飙涨的硅料价格无疑是光伏行业的焦点之一,受益于此,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协鑫科技三家硅料环节代表企业均在其间实现业绩“跨越式”增长,硅料环节的产能亦受资本驱动开始大幅增长。

在去年12月就硅料环节市场现状走访业内的过程中,即有不少受访者向记者表示,硅料环节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国联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贺朝晖在彼时向记者分析称,2023年硅料有效供给约为150万吨,对应组件产量约为500GW,运营端虽然会有部分被高价组件压制的潜在光伏需求释放,但无法消化过多的硅料新产能投放。

眼下,业内人士及专家的担忧已然成真,随着硅料产能的密集释放,多晶硅价格开始“雪崩”,如今70元/kg左右的价格,较2022年曾经触及的300元/kg高点,暴跌超75%。

但价格的波动,似乎并未影响赛道玩家们的扩产意愿,根据经济观察网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就有超过77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开工或官宣规划,其中仅通威股份就有两大项目共规划32万吨新产能,总投资超160亿元,中来股份也于年初披露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的投资规划,合盛硅业亦于今年4月份加码20万吨硅料产能。

张鹏认为,经过上半年的持续调整,硅料市场已逐渐趋稳,当前下游扩产意愿浓厚,硅料供需在短期内仍将偏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8月9日发表的多晶硅周评中指出,下半年N型电池产能持续释放,对于N型硅料需求预期好于P型硅料,也直接推动N型硅料价格涨幅高于P型硅料。但目前组件价格再度出现了小幅下跌,给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来压力。

相较于已经经历过一轮扩产浪潮而回归“冷静”的硅料,硅片与组件两大主材的扩张似乎才刚刚开始。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家上市光伏企业共披露超23个有关硅片及组件的扩产项目,扩产规模接近400GW。

7月14日,晶澳科技披露可转债说明书,拟投入138.08亿元建设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与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

7月19日,刚刚登陆科创板的阿特斯在总规模达34GW的IPO募投项目还没“整明白”的情况下,又马上官宣了年产20GW单晶拉棒、40GW单晶坩埚项目、年产10GW切片+10GW电池+5GW组件+5GW新材料项目的投资规划。

隆基绿能今年的扩产步伐也更显激进,其先是在1月抛出将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的重磅“炸弹”,又在4月份和6月份陆续披露年产10GW单晶组件项目、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三大项目的投资规划。

光伏电池龙头爱旭股份亦在今年加大了组件环节的投入,今年上半年披露规划建设的组件产能就达70GW。

“我要是有向主管部门建议的机会,我都要建议后续落地项目要审资质、发牌照的,一家公司就规划出全国一年光伏装机量的产能,如果需求稍微不达预期,很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风险很大。”前述高管向记者表示。

记者亦注意到,早在6月25日,隆基绿能披露的一份投资者调研纪要中,就有机构问公司如何研判产业链价格深度调整与终端需求变化的情况,彼时隆基绿能方面回复称:“6月下旬,产业链价格基本见底,终端需求开始逐渐回暖。从2023年全球光伏需求结构去看,中国是最大的增量市场,特别是集中式市场;根据国内今年以来大型光伏项目的招标情况,大部分集中式项目将在2023年下半年集中释放。目前,光伏组件价格已经不到1.5元/W,光伏发电的经济性进一步凸显,叠加高温天气导致的电力短缺影响,预计全球潜在光伏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对于这样的观点,李瑞并不置可否,在他看来,未来很有可能全球光伏需求跟不上产能扩张步伐,供需错配,将引发行业新一轮”地震“。

过“快”的风险

“谈论我们光伏行业,总是有许多令人想不到的事情,有许多让人始料未及的事,去年我们(光伏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对吧?每个方面都很快,但今年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7月20日,在光伏行业2023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说。

“快”显然是今年光伏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78.42GW,同比暴增154%,上半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初步测算超过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3%。

不过,李瑞已经有些担心出现装机增长的“快”赶不上产能扩张的“快”的情况了。

“现在龙头像不要命一样,这里几十亿,那里一百亿,全是大几十吉瓦的投资,如果这些产能全部落地,那以后是不是一家龙头就能吃下全部的市场份额。”

在光伏行业形势研讨会上,王勃华曾表示,光伏行业协会已将2023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95-120GW上调至120-140GW。同时,还将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80-330GW上调至305-350GW。不难看出,仅记者粗略梳理的国内光伏产业链产能规划,就已远超这一乐观预估数据。

“现在这个节点,还往光伏红海里跳,就是等着死,明年全球的光伏需求可能增速就放缓了,甚至有可能下滑,如果明年国内的光伏需求跌到100gw,随便哪家头部厂商单个项目可能就有五六十吉瓦,这个数据很吓人,所以现在很多厂商公开的产能规划,都有可能是PPT产能,实际不会落那么多。”前述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

同时,他还告诉记者,当下很多地方政府针对新能源产业开展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前段时间我看到内蒙古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搞了个10gw的逆变器基地,你卖给谁?”

在张鹏看来,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日益过热,非理性扩张带来的恶果将在未来数年中逐渐显现,若未来突然下游需求见顶,红海竞争下,既无资本实力又无品牌优势的光伏企业只能“出局”。

“市场饱和,要想在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国内的光伏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规避同质化竞争。”张鹏说。

国家统计局年内多次重申“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

碧桂园关键30天

捂紧钱袋子?人民币汇率颤震时刻

标签:

相关文章

X 关闭

X 关闭